![]() | |
近一年多来,中国车市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抱以观望的态度。
2005年,汽车行业在诸多不利因素下走出低迷,特别是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取得不俗表现,地位稳步提升。专家称,中国汽车进入了营销定生死的阶段。
2005年4月7日,哈飞汽车推出的首款三厢轿车赛豹下线,赛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商标和自主品牌,这款启用新车标的轿车,标志着以微型车起家的哈飞汽车制造厂,向家用轿车市场迈进了一大步。
哈飞汽车公司汽车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抗洪对于哈飞的自主研发之路,颇具感慨。记者在中国(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金椰子周见到了张抗洪,请他畅谈了一下 “哈飞模式”的成功之路。
自主研发 全线提升竞争力
哈飞汽车的前身是一家军工企业,生产飞机总装。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军用品的大幅度削减,哈飞开始了民用品生产。1980年,哈飞引进日本汽车制造技术,研制生产了松花江牌微型系列车。张抗洪向记者介绍,像哈飞这样由飞机制造企业衍生出来的汽车制造企业,能够方便地将优秀的技术资源、严格控制质量的理念以及航空设计方面的思路引入汽车制造。
哈飞汽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自主研发,所以哈飞没有走国内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与国外著名品牌进行合资合作的发展形式,而是选择了一条既保持哈飞设计风格,又与国际著名设计公司、实验机构合作的联合发展道路。哈飞从2002年开始生产轿车,逐渐从一家制造低端微型车的厂商向低、中、高档全车型具备的汽车公司迈进。
张抗洪说,进入轿车市场后,哈飞也遇到了诸多挑战,为了解决在品牌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哈飞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如为了促进消费者对哈飞轿车品牌的认可,哈飞推出双连星新标识,唤起消费者对哈飞航空产业历史的联想,提示他们哈飞轿车的优秀品质。此外,哈飞还分别建立了微型车和轿车的销售网络,加强对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借力高端传播 领跑品牌时代
对于品牌建设,哈飞早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公司一方面强化渠道建设,一方面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在做足终端推广、地面宣传的同时,在广告传播上一直选取强势媒体进行深度合作。中央电视台作为全国性覆盖媒体,是哈飞十分看重的宣传平台。张抗洪表示,哈飞认为和中央台的合作能够使品牌以及新产品马上家喻户晓,能够在业内产生良好的反响。因此把握住央视的资源,通过央视将信息传递出去,有助品牌提升。在央视的广告宣传有效地提升了哈飞品牌的知名度,加深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赖,为哈飞的全产品线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哈飞在80年代初刚生产汽车的时候,汽车处于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哈飞对于广告投放不多。1999年,哈飞推出中意车,首次在中央台黄金时间段新闻联播后投放广告,效果良好,之后哈飞开始频频与央视合作。2003年,哈飞参加了央视2004年招标段竞标;2005年,哈飞先后与央视“神六升空”、“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抗战胜利60周年”等活动进行了合作。
张抗洪透露,由于加强了和央视的合作,哈飞汽车的销量大增,在汽车行业排名上升,出口车的销量也有大幅增长。可以说,与央视的合作使哈飞感觉到中央电视台品牌的影响力非常大。同时,张抗洪还认为央视的广告对于哈飞的销售渠道也有很大的帮助。哈飞广告在央视播出后,经销商的信心大增。经销商普遍认为能够在央视投放广告的企业是非常有实力的,其次经销商认为广告投放能使他们的销售更为顺利。
责编:史军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