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2004年第1-2期

广告部召开员工新春恳谈会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06日 18:51


  辞旧迎新之际,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好地增进内部了解和协作,让新员工迅速融入团队之中,在新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精神为客户做好服务,2004年1月17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特意召开老中青员工新春恳谈会。

  参加恳谈会的老中青员工代表共30余人,既有在广告部工作长达20年的周红等老同志,也有刚刚加入团队才几个月的新同仁,大家敞开心怀,谈广告部团队的变化,谈个人的收获和感想,谈如何激情工作、提升专业水平,提建议如何深度服务客户。气氛热烈,畅所欲言。

  会议由宣传活动组组长尹学东主持,广告部主任郭振玺,副主任何海明和资讯科科长李弋、业务科副科长施伟等领导自始至终参与了座谈与讨论。谈到过去两年半实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以来所发生的团队变化,大家感慨良多,普遍感觉收获不小。对未来如何深度服务客户、提升专业和创新水平,展望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的前景,大家充满信心。广告部主任郭振玺特别对新加入团队的员工提出了殷殷期望,希望他们加强学习、创新工作,与团队共同成长。

  广告部20年,近3年最辛苦变化也最大——周红,资讯科广告审查负责人


  我是咱们广告部部龄最长的,算算来广告部有20年了。回头看,确实感触非常深。

  1984年我来中央电视台广告科,那时候七、八条枪,没几个人,而且分工也不像现在这么细,搞制作、洽谈、业务都不分。在1996年以前,我们还是“卖方市场”,坐在家里等,不出去。那时候没有计算机,都是手工操作。那时候说不好听的,谁都能干,只要会加减乘除,会算数就可以,谈不上专业化。

  1996年以后,广告部开始发生变化。在技术上,当年咱们就采用了计算机流程运作,一开始不会用,我们就去加拿大学习经验,我们四十、五十好几的人,都去学习,不能被淘汰嘛。面临新的“买方市场”,咱们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开始试着走出去、引进来,除了跟广告公司沟通,还要到企业去找广告主,去开推广会,开洽谈会,把我们的媒体资源介绍给企业,让企业能够喜欢我们节目。

  特别是最近这3年,我们完全转向市场转向客户了,以客户为中心,做的工作比以前不知要多多少倍,也开创了许多服务的新方式。这几年跟着郭主任拼杀,大家都很辛苦,但我觉得郭主任最辛苦,广告部领导不但自己工作非常拼命,还要定策略、管理指挥,在专业化方面都比较高明。我们的变化和成长有目共睹,已经很专业化、市场化了,跟国际水平已经接轨了,从经营理念到管理各方面都起了质的变化。特别是我觉得这几年,我们这个集体的团队氛围非常好,大家有劲都往一处使。很多时候,郭主任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动,我觉得他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像一部机器似的在超负荷运转。2003年我们收入75个亿,确实不容易,从3000万到75亿,现在我们是向100亿挺进,这种变化和辛苦,自己想想都感动。

  编带13年没休过假,就出过一次错——连金环,合同管理负责人


  我是90年来的,到广告部也有14年了,干了13年的编带工作,感触也挺深。我讲讲广告部播出这方面的变化。我来的时候赶上90年亚运会,也很忙,但那时候的业务量相对于现在来说,真是太小太小了。刚来的时候,机房只有四五平方米那么大,两台DV的机器,特别老了,我们每天串带,没有机器,全靠人工。后来换了一个房间,7平方米,旁边有一个转盘的小桌,相对进步了一点。后来再发展到大的机械,能放500盘带子,一盘带子30条素材,但还得靠记忆。92年就我一个人在那儿工作,从一套两套发展到8套,就我一个人在那儿工作。你必须得以最快的速度想到,要大宝,你就知道大宝在哪盘带子里是第几条。否则外面有一大堆人在等你,当时的工作量是挺大的,压力也挺大。

  1996年以后上计算机系统以后,工作就相对轻松了,人员配备也多了。但大假、小假,无论是国庆还是春节,我从来没有休息过。编带的压力特别大,我有时候都紧张得不看电视,尤其不敢能看中央一套的广告。越到节假日越睡不好觉,惟恐出事。我干了13年,就出过一次事故,把雅倩的广告编成雅佳的了。当时谭主任大会小会批评我,只要说到安全事故肯定拿我这个作为例子,当时特别内疚。

  我开始到广告部的时候,也是一个临时工,每月90多块钱,拿了好几年。虽然当时工资拿得很少,但是领导给了我很高待遇,我年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这几年郭主任也特别关怀我,我家人都特别感动,我很感激。我们的编带机房现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人员也增加了一批,对客户的服务也跟上了。我也特别热爱现在这个工作,虽然大家都认为责任很大,但是我很喜欢,我会尽心尽力去做。

  我们的队伍最有激情和战斗力——刘丽华,推广科电视剧销售小组负责人

  我来广告部五六年了,感受到老同志的关怀和帮助比较多,也感受到新同志们的热情,接受新事物的想法比较多。我就谈谈我们这支队伍的变化。昨天睡觉之前我算了一笔账,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这支队伍的战斗力。2002年我们广告收入是64 个亿,平均下来每个月5个多亿;2003年因为“非典”耽误了近两个月的工作,在10个月的工作日里创造了75个亿的收入,这说明我们2003年每个月比2002年多收入了2个亿。每个月多出的这两个多亿是怎么完成的?这和我们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我们的节目增值有关,跟我们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有关,但也和广告部这支队伍、和郭主任等部领导的开拓有很大的关系。我想,我们打的每一场胜仗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场场战斗,广告部形成了一支最有干劲、最有激情、最有活力的队伍。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队伍,使我们不怕2004的风吹雨打,我们更加有信心在2005年、2006年干得更好,让客户更加认可我们的服务。

  广告部有个很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施伟,业务科副科长


  我1986年入台,到广告部10年,经历了3任主任。从收入来看,从人员的素质,还有管理,以及我们的服务来看,各个方面变化确实非常大。我一直在业务科,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卖方市场”的一个尾巴。当时广告资源紧缺,很火,那个环境确实很考验人,很复杂。这两年单纯多了,广告部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大家努力工作,就会有积累有收获。

  原来我们就两个频道,现在十多个频道。那个时候,栏目内的广告都很少,都是时段广告,每个人负责一两个时段。现在栏目内的广告可能比时段广告数量还要大,还要复杂,工作量要大得多,要涉及到各个部门。

  在广告部的时间也不短了,我觉得老同志确实是勤勤恳恳的,很让人敬佩。他们应该是我学习的榜样,也应该是在座所有人学习的榜样。我希望在郭主任的带领下,会在两年之内超过 100个亿,我也还希望,包括我自己,包括我们的老同志,应该继续努力,不断学习。

  三个关键词看变化:从容、扩展、积累——沈华,《同赢》杂志副主编


  我来广告部只有两年,但幸运的是,这两年也是广告部变化最大的两年,广为社会所认可的两年。

  整个广告部的变化,我想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从容”。两年以前我们的压力很大,但是经过这两年多的尝试开拓和规范运作,经过每月每天的辛苦努力,我们已经越来越专业,创新和服务能力越来越强,整个的工作状态自然也相对从容多了。广告部的创收压力是不断增加的,但我们团队是最优秀的,郭主任一系列的创新还有工作激情,以及所制定的发展战略,都为成功确立了最关键的基础。随着专业化、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最有希望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乃至整个媒体广告业最从容、最大气的一个团队,我们更多地是以自己的创新为行业做贡献,竞争对手不是在眼前,也不是他人,而是在自己,在未来。

  从我所在的品牌管理组的变化来看,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扩展” 来总结。1年半前我们才刚刚成立这个小组,媒体合作的范围也小,只有《广告导报》、《国际广告》、《中国广告》等不多的几家,后来先后在《中国电视报》、《财经时报》出周刊开专版,与《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商界》、《销售与市场》等众多高层次的财经报刊进行合作,与各地的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的合作,还有搜狐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与媒体展开了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合作,我们媒体网络已经相当完善,合作的范围已经非常大了。可以说,品牌组这两年的变化,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人员也从最初的2个人变成了七八个人,承担了更多的功能。

  我个人的变化,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就是“积累”。我来北京之前是在江西一家报社工作,申奥成功的时候决定来北京,到了中国改革报,感觉工作量是江西的3倍,不久进了中央台广告部,感觉这边的工作量又是改革报的3倍。但更重要的是,工作得越多,积累得也越多,在广告部的2年收获最多、进步最大,比外面任何单位都多。我想,很多同事都有我这样的感觉。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广告部是一个重人情味的团队。从领导到同事,人情味都非常浓,对我们这些从外地来京发展的人给予了非常多的关照。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积累,实属幸运,谢谢大家!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史军胜来源:CCTV.com)